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潜山市余井镇:“三网一体”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来源:安徽先锋网潜山市分站 发布时间:2023-04-07 17:22:17


(相关资料图)

专稿:近年来,安庆潜山市余井镇聚焦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性问题,着力搭建载体、创新思路,推动组织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共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织牢组织网,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信访稳定等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书记领办、顶格推进,2022年全镇62个“书记项目”或“书记领办事项”中与基层治理相关的项目达27个,占比43.5%。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全镇14个村(社区)构建起“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建到网格上、党小组设到庭院里、党员走进千家万户中,切实筑牢基层治理党建堡垒。按照“规模适度、整体覆盖、服务方便、精细管理”的原则,建立网格长102名、网格员570名,壮大以安保维稳协调员、民生事项代办员、乡村建设领跑员“三大员”为主体,以村“两委”干部、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为支撑的“四位一体”网格力量,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统筹处理好信息收集、矛盾调解、治安巡防、环境治理、民生事项办理等重点工作。积极发挥村集体经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为抓手,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加速提质,其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4个,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的能力。

织密治理网,夯实基层治理“稳压器”。网格塑形,在570个全科网格基础上,进一步划小网格、织密网眼,以20-25户为标准,细化微网格1200余个,做到全域覆盖、不留空白,稳稳托住基层治理的“底盘”。自治托底,以党群议事中心为平台,引领村民进行民主协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为目标,着重收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成立由村干、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村(社区)调解委员会,通过现场解决或收集上报,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德治相辅。鼓励乡贤参事会、老年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积极征求群众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等事项的意见建议,引导群众广开言路、反映诉求,为群众搭建议事平台,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法治保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镇综治中心每半月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例会进行统筹处理,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2022年共排查矛盾纠纷9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7.9%。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技防建设,启动平安乡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全镇范围内安装监控探头549处,用“雪亮眼睛”看护百姓安全。

织好服务网,注入基层治理“润滑剂”。阵地便民。大力推进余井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居)便民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充分整合服务大厅和网络系统双平台,推进党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变“群众跑路”为“信息跑路”。整合资源,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理论宣讲、市民教育、健身活动、文化活动、科普宣传”五大平台作用,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服务利民。围绕基层民生难点、堵点和需求点,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则,开展党建“微服务”,服务形式由“指定式”变“菜单式”,通过提供“小便利”、解决“小需求”、实现“小心愿”,让“小服务”成为“大民生”。落实党员干部联户包片制度,做到党员服务在身边,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共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个,服务群众达10万余人次。文化惠民。组建55支志愿服务队,吸纳各类志愿者3000余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清单,开展恨水文化推介、防溺水应急救护培训、红色示范带新风、银龄先锋促新风、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城市创建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乡风民风与人居环境同步提升、相互支撑的效果显著增强。关爱帮扶困难群体。以春节、端午节、七一、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为节点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参与党员干部达9000余人,受惠群众近10万人。(汪爽)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