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给您带来优质的家居、家装内容—麦月说!
————— ♦ —————
前几天遇见朋友,被父母生病、孩子上学、房贷车贷搞得焦头烂额,可纵观她过去的消费习惯,个个都堪称“精致”,但就是这些看似“精致”的习惯,让她在生活压力来临时,被击得踹不过气。
(资料图)
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那么多能力“开源”,那么“节流”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要听人家说,人生苦短,享受当下,那都是不差钱人的思维,要相信,“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永远是不变的真理。
而且,年龄越大,越会发现,真正有远见的人,都在低配生活,本期分享低配生活的7个消费习惯,坚持5年,攒下的这42万,让我受益终身。
1、生活极简化
当我意识到,我衣柜里的衣服,一个月不重样的穿也穿不完时,我就意识到,我该简化生活,适当断舍离了。
这些衣服里,贵的不多,百元左右的当下流行款占大多数,穿一年就有点变形、起球,扔掉可惜,囤之无用。
总结经验,我开始断舍离,让生活更加极简化,四不像的、不喜欢的衣服全都扔掉,只保留品质好、自己喜欢的,这样下来,一个季节也就四五套衣服。
后来,我再买新的,就会更替掉一套旧的,使得衣柜永远保持简洁,而且,我只买基础款,穿几年都不过时。
有了这个习惯后,不仅是省钱,我的生活也变得明朗起来,不再乱糟糟。
除衣服之外,护肤品、日用品、食物等我也不再盲目囤积,当时看着便宜,最后都难逃过期,被扔进垃圾桶的宿命,有时候,“便宜就是贵”。
2、拒绝超前消费
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消费时用信用卡、某呗之类,心里就完全没有感觉,但等到要还钱时,才恍然大悟:怎么欠了怎么多?
我之前就是这样,导致每个月都没法存到钱,后来,就痛定思痛,将这些超前消费的东西,全都关闭,并且每个月工资一发,一部分转入定期,一部分用来消费。
这样的好处就是,每消费一笔,都能看到数字的减少,能很大程度上限制自己的消费。
也奉劝大家,非必要,千万别掉入超前消费的陷阱,百害无一利。
3、非必须的能不买就不买
永远不要因为人家有满减、打折的活动,就去凑单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回来也都是闲置品。
像我之前,买过蒸发帽、折叠小洗衣机,你敢想,回来仅用过一次。
包括一些一时冲动想入的东西:
健身器材类,跑步机、动感单车、椭圆机等;
锅具类,早餐机、酸奶机、空气炸锅等;
奇奇怪怪的无用家居品。
将这些断舍离后,你会发现,也能省不少钱。
4、适当考虑二手的
现在人讲究生活品质,都不愿意考虑二手的,实际上,有些东西,二手的真的很香,价格便宜不说,关键丝毫不影响使用品质,还利于环保,让资源物尽其用,比如:
①书籍类,喜欢纸质书籍,优先考虑二手,一本就几块钱,还能淘到正版好货;
②小家电,像卷发棒、直发夹这些,不确定自己买回来能用几次,完全可买二手的,不喜欢了闲置也不心疼;
③电子产品,鼠标键盘、耳机、手机之类,二手的八九成新,比新机要便宜至少1/3,真的超划算。
以前,我也是很排斥二手货的,但买过几次后,真的太香了,一年下来也能省不少钱。
5、改变关注点
从以前只关注化妆品、衣服、饰品类博主,更换为理财、读书、学习类博主,你会发现,不仅省钱了,自己还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而且,理财真的会上瘾,一旦入坑,也能增加自己攒钱的信息,对家庭资产规划也会更合理。
这一点我是尤为推荐的,也是我攒钱的原动力。
6、主动避开商场超市
当然,一年逛个几次还是可以的,但尽量不要没事就去商场,你可能觉得是去遛个弯、乘个凉,但难以避免的是,只要去就会消费。
比如我经常犯的错误,本来就想买块豆腐,楼下就能解决,但又觉得自己没事儿,去超市买吧,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从几块钱的豆腐,花到两三百是常有的事儿。
关键是,买的一堆都是可有可无的。
所以,有些东西,楼下小商店、菜市场能解决的,就别去大超市、商场了。
7、多研究产品的本质
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让你真正了解产品的成分、用材、功效,再就是,反复斟酌中,也能让你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必要买。
现在的很多商家,真的很没有底线,说是无糖饮料,结果配料表第一是水,第二是白砂糖,后面也是各种糖浆,说是健康零食奶酪棒,配料表却乱七八糟,孩子根本不敢多吃,诸如此类的产品,多如牛毛。
所以,在买任何东西之前,都先了解它的本质,保证我们自己不白花冤枉钱,很多时候,贵并不等于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