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当前下游的采购积极性主要集中于近月,远月成交依然偏少。因海关的政策调整只是推迟但并没有消除大豆到港的压力,在养殖端需求并不太好的情况下,市场对豆粕的后期需求依然看淡,不愿大量备货。而由于此轮行情的驱动本就源自到港可加工的大豆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油厂想提高开机率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豆子,短期油厂开机率预计仍难以显著回升,直到港口待检验大豆的陆续进厂。
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市场采购意愿,但决定采购意愿更多要来自于需求的带动。目前生猪存栏及蛋鸡存栏数据同比较好,存在消费基础,加上消费旺季下,豆粕的上涨有利于开机利润,有利于促进油厂开机率,但基差贸易方式下,开工率更多会受到点价采购需求的影响。
后市蛋白粕市场的供应压力仍然存在。由于4—6月份国内已经买了充足的大豆,菜籽买得也不少,所以整个二季度,国内的蛋白粕的供应是充足的,供应压力还是有的,目前看只是供应压力有所后移。不过,考虑到美豆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国内二季度的大豆到港成本并不低,而且过去半个多月双粕的下行一定程度上是现货悲观情绪叠加宏观悲观情绪造成的,从情绪上来说,二季度的大豆到港压力已经交易过了。因此预计双粕期、现货价格短期会有所反弹,反弹高点确定后将围绕新形成的区间波动,之后双粕走势仍将取决于美豆和国内豆、菜粕各自的累库压力。
按照中国粮油商务网的预估数据来看,4—6月大豆进口预估为2680万吨,折合豆粕产出,高于去年同期消费的近300万吨,因此国内豆粕二季度供应预期稳定,基差预计将维持弱势。菜粕需求虽然在二季度水产开启后增加,但4—5月国内新季菜籽上市,供应预计充足。